药材详情

山葛 (SHAN GE)

别  名: 葛藤、野葛、葛
基  源: 豆科葛属葛Pueraria montana (Loureiro) Merrill
入药部位: 花,叶,根,种子
科属来源: 豆科
功效主治: 泻下药,清热药,解表药
生境分布: 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。产我国南北各地,除新疆、青海及西藏外,分布几遍全国。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亦有分布。
采收加工: 葛栽培3~4年采挖,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春季发芽以前进行。先制去整藤,挖出块根,切下根头作种,除去泥沙,刮去粗皮,切成1.5~2厘米厚的斜片,或对剖后切成1.5~3厘米厚的块,既可直接晒干或烘干,也可用盐水或淘米水浸泡,再晒干,这样色更白,品质更好。
入药部位: 葛根、藤茎、叶、花、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,葛根药用价值最高。
功能主治: 葛根味甘辛、性平,有升阳解肌,透疹止泻、除烦止渴之功能,用于伤寒、温热头痛、烦热消渴、泄泻、痢疾、癍诊不透、高血压、心绞痛、耳聋等症的治疗。
参考文献: 《中国植物志》
  • 个体照

  • 群落照

  • 生境照

粗壮藤本,长可达8米,全体被黄色长硬毛,茎基部木质,有粗厚的块状根。羽状复叶具3小叶;托叶背着,卵状长圆形,具线条;小托叶线状披针形,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;小叶三裂,偶尔全缘,顶生小叶宽卵形或斜卵形,长7~15(~19)厘米,宽5~12(~18)厘米,先端长渐尖,侧生小叶斜卵形,稍小,上面被淡黄色、平伏的蔬柔毛。下面较密;小叶柄被黄褐色绒毛。总状花序长15~30厘米,中部以上有颇密集的花;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远比小苞片长,早落;小苞片卵形,长不及2毫米;花2~3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;花萼钟形,长8~10毫米,被黄褐色柔毛,裂片披针形,渐尖,比萼管略长;花冠长10~12毫米,紫色,旗瓣倒卵形,基部有2耳及一黄色硬痂状附属体,具短瓣柄,翼瓣镰状,较龙骨瓣为狭,基部有线形、向下的耳,龙骨瓣镰状长圆形,基部有极小、急尖的耳;对旗瓣的1枚雄蕊仅上部离生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长椭圆形,长5~9厘米,宽8~11毫米,扁平,被褐色长硬毛。花期9~10月,果期11~12月。

相关药材